隨著全民體育事業的推進,運動健身在公眾中的普及度迅速提高。本次調研覆蓋的人群中,平均個人月收入在8000元以下的人群占比為58%?;ヂ摼W體育人群更為年輕化,18-35歲的人群約占人群總數61.9%。
在互聯網體育人群中,微博體育人群更年輕化特點,其中18-25歲的年輕人占比高于總體。這也和微博用戶的整體特征相符。微博提供的數據顯示,35歲以下的用戶已經占其用戶整體的90%以上。
除健身外,社交也是公眾從事體育運動的目的之一。這使社交平臺在公眾從事體育運動過程中的地位獲得提升。以微博為例,相比互聯網體育人群總體,通過微博關注體育的人群,以社交為目的的比例達41.2%,明顯高于總體。
隨著全民運動熱潮的高漲,體育運動逐漸成為居民日常生活支出中的重要部分。據調查,體育產品及服務成為互聯網體育人群日常消費中排名第四位的重要支出,其中運動服飾/鞋帽、球類裝備和體育賽事門票成為體育人群首選消費的前三名。
有健身習慣的互聯網體育人群,平均每年在健身上的花費約為3858.9元。微博體育人群的年花費則明顯高于總體,達到5530.76元。與互聯網體育人群相比,微博體育人群的購買欲望更強,花費也更高。


公眾體育消費的支出,帶動了體育產業的整體發展。贊助大型賽事和邀請知名運動員代言成為廣告主常用的營銷方式,體育人群則將對偶像的喜愛直接轉化為消費行動。調研顯示,對待體育代言和贊助,互聯網體育人群相對來說接受度和好感度更高。以微博為例,超過50%的微博體育用戶對贊助持認可態度,認為贊助促進了體育的發展,也是對運動員的肯定。
報告中因此指出,對廣告主而言,微博體育人群擁有更大的商業價值。這表明,微博可以變成體育品牌廣告主的高效營銷平臺。
通過多平臺關注體育信息成為互聯網體育人群的主流選擇,手機、電視和電腦是其關注體育信息最重要的三個渠道。相比互聯網體育人群總體,通過微博關注體育的人群,其跨平臺關注體育的特征更加明顯,超過一半的微博體育人群選擇通過4個平臺關注體育信息。
在媒體選擇方面,互動性、時效性、多樣性和便于分享傳播,是影響用戶選擇的重要因素。相較于其他體育媒體,微博在關注和明星互動方面具有明顯優勢。84.1% 的微博體育人群關注了體育明星的微博,其中79.8%跟明星進行過互動。
除了賽事信息外,,互聯網體育人群對運動相關的體育娛樂和賽事周邊信息也較為關注。以微博為例,44.9%的微博體育人群對體育娛樂感興趣;39.7%的人群對賽事周邊信息感興趣。

國家體育局預測,2025年中國體育產業的規模將超過5萬億,體育人口將達5億人,體育行業GDP在國民經濟占比達到2%。報告指出,在移動互聯網浪潮的推動下,“互聯網+體育”加速了體育產業格局的裂變,無論是品牌主還是媒體,抓住消費者的心,才能在體育發展的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