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體育產業規模:2017年中國體育產業總產出2.2萬億元(+15.7%),增加值7811億元(+20.6%)。體育產業增加值占GDP不足1%,對標發達國家2%-3%成長空間巨大,預計2025年體育產業總產出超5萬億元(2018-2025年CAGR達10.8%);
2)產業鏈劃分:體育產業圍繞消費者體驗和IP資源形成盈利模式,可劃分為體育裝備、職業體育、大眾體育和體育衍生四大細分產業鏈。
行業三大驅動因素:政策催化、消費升級、資本入局。
1)政策催化:體育產業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增強,宏觀產業政策從管制到放權,激發體育產業市場化活力。
2)消費升級:2017年中國體育人口占比僅41.3%,較發達國家有30個百分點的提升空間,人均體育消費也存在2-3倍增長空間,隨著健康意識的增強,體育人口和人均體育消費均將大幅增長。
3)資本入局:優質體育項目持續獲得資本青睞,從資源、人才、流量等維度助力行業快速成長。
借鑒歐美:中國體育軟實力仍有待增強,職業體育和休閑健身領域大有可為。
1)中國體育產業結構倒置,體育服務和媒體優化空間大。中國體育服務和媒體增加值占比25%,相較美國90%差距懸殊。本質原因在于中國體育用品制造業發達,且中國職業體育賽事和大眾體育項目商業價值偏低;
2)放眼全球:體育用品產業、職業體育產業和健身房產業盛產大型上市公司。中國體育用品產業優秀公司已借力資本市場、逐漸走向全球,職業體育和大眾健身領域值得期待。
復盤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前瞻2022年北京冬奧會。
1)2018世界杯最佳主題投資機會在世界杯開幕前3個月,投資期約25天-81天,超額收益率約14%-54%。2)2022年北京冬奧會將帶來確定性較強的主題投資機會,體育用品/體育傳媒/健身休閑/體育彩票等板塊有望受益,同時關注冬奧會贊助商的投資機會。
考慮到冬奧會在中國本土舉辦,場館建設、媒體預熱、賽事準備等工作大幅提前,預計實際主題投資機會將遠早于3個月出現。我們認為,2020-2021年相關個股基本面有望從中受益,2021年將出現顯著的主題投資機會。
風險因素:
中國體育產業發展速度不及預期、宏觀經濟波動風險等。
投資建議:
政策紅利+消費升級+資本入局將共同推動中國體育產業未來的長足發展,首次給予體育產業板塊“強于大市”評級。未來,中國體育產業的融合跨界將越來越多,體育用品、體育服務、體育傳媒公司的邊界將日趨模糊,體育將作為一種生活方式,整體呈現給消費者。建議把握三條投資主線:
1)持續看好已具備成熟商業模式和優秀盈利能力的體育用品標的,關注其產品升級、渠道能力升級和國際化進程,重點推薦安踏體育、李寧、特步國際,以及與冰雪運動密切關聯的波司登。重點關注比音勒芬等休閑體育服飾品牌。
2)長期關注健身休閑賽道及相關標的,包括探路者、萊茵體育和三夫戶外等。
3)把握2022年北京冬奧會及卡塔爾世界杯等重大賽事帶來的主題投資機會。